选矿浸出过程中氧浓度的控制直接影响金属回收率和生产成本。合适的氧浓度范围需根据矿石类型、反应条件及设备特性综合确定。以金矿氰化浸出为例,溶解氧浓度通常控制在5-8毫克/升,既能保证氧化反应效率,又可避免过量消耗氰化物。硫化矿浸出时则需要更高浓度,部分铜矿浸出体系甚至要求达到10-15毫克/升。
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氧浓度是否合适?关键在于监测反应速率与药剂消耗的平衡点。当氧化反应速度明显放缓时,需检查供氧系统是否出现堵塞或曝气效率下降。需要重点关注矿石粒度分布,特别是微细颗粒占比过高时,过高的氧浓度反而会导致矿浆黏度增加,影响传质效果。温度变化也会显著影响溶解氧饱和度,夏季高温环境需相应调高供气量。
现场调节氧浓度时推荐采用分阶段控制策略。初始阶段可适当提高浓度加速反应,中期维持稳定值,末期逐步降低以减少能源浪费。在线溶解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测量精度,应避开气泡聚集区和机械搅拌盲区。部分选厂采用分段曝气设计,在浸出槽不同位置设置差异化供气装置,这种方案能提升氧气利用率15%以上。
特殊矿石处理需要个性化方案。含碳质物的金矿石易产生"劫金"现象,此时需将氧浓度控制在3-5毫克/升的较低区间。处理复杂多金属矿时,可采用梯度氧浓度浸出技术,通过分步调节实现金属选择性提取。值得注意的是,过高的氧浓度不仅增加能耗,还会加速设备腐蚀,某铅锌选厂曾因氧气过量导致搅拌桨寿命缩短40%。
先进控制系统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调节方式。基于模糊PID算法的自动供氧装置能实时跟踪矿浆电位变化,某铜矿应用后浸出率提升2.3个百分点。新型微泡发生器可将氧气利用率提升至85%以上,这对处理低品位矿石尤为重要。随着环保要求趋严,开发低耗高效的供氧技术已成为选矿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。
上一篇:螺旋选矿机处理量多少
下一篇:萤石选矿尾矿多少合格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