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矿石选矿的核心在于分离银矿物与废石,提升银的品位。常见的流程包括破碎、磨矿、浮选、氰化等步骤,具体方法根据矿石类型调整。硫化矿多用浮选法,氧化矿则倾向氰化浸出,含银量低的矿石可能需联合工艺。如何判断哪种技术最合适?关键要看银的赋存状态和伴生矿物特性。
破碎环节将原矿粒度降至适合分选的大小,通常采用颚式破碎机与圆锥破碎机组合。磨矿阶段通过球磨机将矿石细磨至矿物解离,这里要控制好磨矿细度,过度粉碎会加大后续作业难度。浮选法利用矿物表面性质差异,添加黄药类捕收剂使银矿物附着气泡,需要重点关注药剂配比与气泡大小调节,特别是处理复杂多金属矿时。
氰化法对氧化矿效果显著,通过氰化钠溶液溶解银形成络合物。堆浸法适合低品位矿石,槽浸则用于高品位矿处理,浸出率可达90%以上。近年兴起的生物浸出技术环保优势明显,用特定微生物分解包裹银的硫化物,这对处理难选矿石有突破性意义。
选矿废水处理不容忽视,含氰废水必须经过破氰处理。尾矿库设计要考虑防渗措施,避免重金属污染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,在线X荧光分析仪能实时监测银品位,大幅提升选矿效率。选矿成本中能耗占比较大,采用高压辊磨机可比传统球磨节能30%左右。
中小型矿山更倾向使用重选-浮选联合流程,螺旋溜槽能有效回收粗粒银。火法冶炼作为补充手段,主要处理高砷锑的复杂精矿。实际生产中常会遇到银矿物嵌布粒度差异大的情况,这时候阶段磨选工艺往往能取得更好指标。选矿工程师提醒,矿石物质组成研究要放在首位,这是制定方案的基础。
上一篇:矿石氧化后如何选矿料呢
下一篇:铜镍矿石选矿如何脱泥的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