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化银选矿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矿物特性并匹配适宜工艺。氧化银矿石常伴生石英、方解石等脉石矿物,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是分选基础。工业实践中常采用浮选法回收银矿物,关键控制点包括磨矿细度、药剂制度和流程结构,需要重点关注捕收剂类型选择,特别是黄药类与硫氮类组合使用效果显著。
如何判断氧化银矿物的可浮性呢?通过接触角测定和电动电位分析可确定矿物表面润湿性。现场操作时更注重矿石可选性试验,将原矿破碎至-2mm后开展单元试验,观察不同粒度下银矿物的解离特征。药剂用量需根据矿石氧化程度调整,深度氧化矿常需添加硫化钠活化。
重选法在粗粒嵌布矿石处理中展现独特优势。螺旋溜槽和摇床组合可有效回收0.3mm以上单体银矿物,特别适用于含银量高的氧化矿。但微细粒级银损失问题突出,常需与浮选工艺形成互补流程。某矿山实践表明,重-浮联合流程使银回收率提升12%。
化学浸出法对复杂难选矿石效果显著。氰化浸出仍是主流工艺,但环保压力推动硫脲法技术突破。浸出前需进行细磨和碱预处理,控制pH值在10.5-11.5范围。浸出时间与银矿物赋存状态直接相关,包裹型矿石需延长至48小时以上。
现代选厂普遍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实时监控流程参数。X荧光在线分析仪可每5分钟更新银品位数据,结合专家系统自动调节药剂添加量。这种智能控制模式使选矿回收率稳定在89%-92%区间,较传统人工操作提高6-8个百分点。
环保要求倒逼选矿技术持续革新。生物浸出技术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分解银矿物包裹层,已在多个矿山实现工业化应用。废水处理环节引入膜分离技术,银离子回收率可达99.8%,既避免资源浪费又满足排放标准。
经济性评估贯穿选矿方案设计全过程。需综合考虑矿石银含量、可选性指标和能源消耗,建立吨矿处理
上一篇:选矿中矿浆浓度如何定义
下一篇:选矿离心机成品如何排放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