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矿药剂的配置直接影响矿物分离效果和回收率。正确配比需要根据矿石成分、目标金属类型及浮选工艺参数综合调整,通常需结合实验室测试与现场经验优化。药剂种类包括捕收剂、起泡剂、抑制剂三大类,具体用量需通过矿石可选性试验确定,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精矿品位下降或金属流失。
矿石性质是决定药剂配方的关键变量。硫化矿多采用黄药类捕收剂,氧化矿则需配合硫化钠活化。矿物嵌布粒度影响药剂作用时间,细粒级矿石常需增加抑制剂用量。需要重点关注矿石中杂质矿物含量,特别是含泥量高的矿石会吸附大量药剂,此时需提前进行脱泥预处理。矿浆pH值控制同样重要,例如脂肪酸类捕收剂在碱性环境效果更佳。
实验室测试是确定基准配方的必经环节。通过分批浮选试验可观察不同药剂组合的泡沫层状态,对比精矿和尾矿品位变化。为什么有些矿场直接套用同类矿石配方仍不理想?这往往因为矿石中微量元素差异未被检测,比如微量的碳质物会消耗大量起泡剂。建议先进行矿物解离度分析,再通过正交试验法建立药剂用量与回收率的数学模型。
现场操作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。实际生产中矿石性质波动会改变药剂需求,操作工应实时观察泡沫颜色、黏度等特征。当精矿品位突然下降时,可尝试将捕收剂用量提高5%-8%并观察反应。药剂添加点也影响效率,部分抑制剂需在磨矿阶段提前加入才能充分分散。在线监测设备能有效追踪矿浆电位变化,为自动加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。
安全与成本控制不容忽视。配置药剂时务必佩戴防护装备,黄药类物质遇酸会产生有毒气体。采用分段加药方式能减少药剂浪费,例如将总捕收剂量的70%加入搅拌桶,剩余30%在浮选槽补加。定期清理药剂管道可避免结晶堵塞造成的浓度偏差,同时要监测循环水水质防止药剂残留积累。
上一篇:选矿试验如何称重
下一篇:选矿如何计算精尾矿品位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