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工选矿独居石的核心在于利用矿物特性差异进行分拣。独居石通常呈现黄褐色或红棕色,密度较高且具有弱磁性,这些特征为手工筛选提供依据。操作者需先将原矿破碎至合适粒度,通过目测快速识别颜色深浅与晶体形态差异,初步分离杂质。为什么手工选矿中观察颜色变化如此重要?因为独居石常与石英、长石共生,颜色对比能有效缩小目标范围。
筛选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矿物光泽与重量差异。手持磁铁可辅助分离含铁杂质,但要注意独居石本身仅具微弱磁性,过度依赖磁选可能导致目标矿物流失。使用密度差异法时,可将碎矿倒入水中搅拌,较重的独居石会更快沉降。这种方法需要反复操作3-4次,每次清除表层轻质矿物后重新搅拌观察。
实际操作中常借助简易工具提升效率。竹制簸箕或塑料盘在晃动时产生的振动效应,能让不同密度矿物形成分层。经验丰富的选矿者会结合手感判断,独居石颗粒接触工具时产生的摩擦感与普通砂石有明显区别。特别注意矿物表面油脂光泽的强弱变化,这是区分高品位矿石的关键指标。
最终精矿需经过纯度检验。将筛选后的矿物置于白纸上,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完整性,剔除带有明显裂纹或包裹体的颗粒。操作环境保持干燥至关重要,潮湿状态容易导致细小颗粒黏连影响判断。整个过程需佩戴防尘口罩,避免吸入矿物粉末造成健康风险。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