磨矿细度的控制直接影响选矿回收率和精矿品位。操作人员需根据矿石性质、选别工艺和设备参数动态调整研磨参数,通过粒度检测与流程观察实现精准调控。矿石硬度与密度差异决定磨机转速和钢球配比,软质矿石常采用阶梯式介质配比,而韧性强的矿石需要增大冲击破碎力度。
如何判断磨矿细度是否合适?现场最直接的方法是观察分级机返砂量与溢流浓度。返砂比例维持在200-350%时通常表明系统处于平衡状态,溢流浓度波动超过±5%就需要调整补水量。需要重点关注矿石解离度检测数据,特别是目的矿物单体解离比例低于75%时,说明需要延长研磨时间或改变介质形状。
实验室闭路试验能确定理论最佳细度,但实际生产中要结合能耗成本综合考量。当磨机电流下降3-5%时,往往意味着介质磨损需要补加钢球。操作人员应建立矿石可磨度数据库,针对不同批次原料预设三套参数方案,遇到矿石性质突变时可快速切换。
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在线粒度分析仪实现动态调节,但人工经验仍不可或缺。老选矿师会观察磨机声音判断负荷状态,低沉轰鸣声说明装球量不足,尖锐撞击声则表明介质尺寸过大。定期检查螺旋分级机叶片磨损情况,叶片间隙增大2毫米会使返砂量减少15%以上。
药剂制度与磨矿细度存在协同效应,过粗的颗粒需要增加捕收剂用量,但过粉碎会加剧脉石上浮。冬季生产时要考虑矿浆温度变化对粘度的影响,北方选厂常在磨机筒体加装保温层。保持稳定给矿量是关键,波动幅度超过设定值10%时应立即联动调整分级机转速。
上一篇:选矿污水如何处理干净卫生
下一篇:选矿厂如何核算金属量
新闻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