岩金选矿的磨矿细度直接影响金回收率,通常需要将矿石磨至200目到325目之间。这个范围能保证金颗粒充分解离又不至于过度消耗能源。具体目数需结合矿石特性调整,比如金粒嵌布粗细、伴生矿物类型以及选矿工艺差异。若磨矿过粗,包裹金难以释放;磨得太细则增加泥化风险,反而降低浮选或氰化效率。
如何判断最佳磨矿细度?实验室磨矿试验是关键。通过观察不同目数下的单体解离度,结合选矿指标对比,才能确定经济与技术平衡点。例如某石英脉型金矿试验显示,磨至-200目占比85%时,金的浸出率可达92%,继续提高细度反而导致药剂消耗量飙升。
选矿方法直接影响目标细度。浮选工艺通常要求80%-200目占比65%以上,而氰化浸出需要更细的-325目占比超90%。遇到含硫化物的难处理矿石时,可能需要两段磨矿——先粗磨分离硫化物,再细磨解放微细粒金。这种分段处理既能提升效率,又能控制能耗成本。
矿石硬度变化常被忽视。某矿山曾因原矿硬度从f=10升至f=14,导致原有磨机产能下降30%。及时调整钢球配比并增设分级设备后,不仅维持了-200目85%的细度,电耗还降低了15%。这提醒我们,动态监测矿石性质比固定目数标准更重要。
实际操作中还要警惕过粉碎问题。某选厂曾盲目追求-325目95%的细度,结果发现金回收率反而下降5%。经检测发现微细金粒在浓缩过程中大量流失,后来将细度回调至-200目80%,配合改进脱水工艺,最终回收率回升至91%。这说明合理细度需要与后续工序协同优化。
上一篇:锂辉石浮选矿浆浓度多少
下一篇:广西铁矿选矿设备多少钱
新闻推荐